烟台老龄人口每年增加6.5万 每4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

··

  本月是敬老月,记者从市老龄办获悉,烟台早于全省7年、全国13年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从1987年的60万增加到目前的160多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比例由10%增加至25%,现以每年6.5万人的速度递增。30年来,烟台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日益健全、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老年人充分享受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成果,获得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退休人员待遇实现13连增

  伴随着老龄化的进程,“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被摒弃,社会养老保障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目前,全市实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市级统筹,退休人员待遇实现13连增,并实行向高龄老年人倾斜政策,惠及60多万退休人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由最初的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最低每人每月100元;80周岁以上老年人实行高龄津贴制度全覆盖,百岁老人最低享受每人每月400元长寿津贴,蓬莱、牟平将高龄津贴补贴标准提高到最高600元,2016年各级财政年投入资金7405万元,受益老年人达29.1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助达到了280元。建立完善大病保险制度,贫困居民大病保险起付标准减半,最高支付限额提高至50万元;扩大城镇职工医保门诊统筹病种范围,总数达到71种,提高统筹病种和异地就医管理服务水平,职工、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以上。

  针对老年人极易发生意外伤害的特点,烟台自2009年起大力实施以“老年人意外伤害团体保险”为主要内容的“银龄安康工程”,八年来,全市累计投保人数343.62万人次,投保总额10883万元,赔付4.02万件,赔付金额7926.39万元,赔付率达72.83%。2016年,市政府投入资金20万元为一万名贫困老年人每人赠送两份意外伤害保险,创造性地开展银龄安康示范村(居)创建活动,银龄安康工程已经成为政府支持、社会满意、老人安康的民心工程。

  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量36.5张

  “养老服务”的概念在刚进入老龄化的年代还仅仅限于乡镇“敬老院”“农村五保户”,随着社会养老问题的日益突显,机构养老开始了破冰之旅。1998年烟台第一家民办养老机构设立运营;2007年,烟台市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建成运营,引领全市养老机构建设如雨后春笋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全市养老机构总数256处,养老床位总数5.8万张,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量36.5张。老年人在养老机构里安度晚年成为现实。

  根据大多数老年人的需求,烟台全面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建设城市日间照料中心354所,农村幸福院717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总数达到 1071 处,覆盖率达到60.4%。为了更方便老年人居家养老,烟台创新服务模式,提升质量效率,为老年人提供精准化个性化专业化服务,把互联网引入养老服务,开发了居家养老呼叫系统,建成包括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89000”民生服务中心12处,发展邻里互助点750处,现已发展入网企业7500多家,入网老人20.2 万人。针对高龄、特困和失能等特殊老年人群体,实行政府购买服务或给予护理、入住养老机构、家政服务补贴等政策。

  全市现共有百岁老人547名

  烟台切实加强老年文体场地建设,积极打造“10分钟健身圈”,充分利用现有体育场所,加强老年健身活动场所建设。目前,全市各县市区都设有1所综合性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体活动站点达到61270处,其中有省、市老年人明星健身站点193个,省、市老年明星健身带头人228名,建立门球场313个,室外活动场地5992处。

  烟台是长寿之乡最多的地市之一。2009年,莱州市被命名为“中国长寿之乡”;2015年、2016年,蓬莱市、牟平区被山东省老龄办、发改委、统计局命名为“山东省长寿之乡”。山海仙境,颐养烟台。目前,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开展“烟台市十大寿星”排行活动,截止到2016年底共有百岁老人547名,占全市人口的8.41/10万。

责编:王逸群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