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箭痴”:七夺全国冠军却为推广弓箭赔40多万

··

  不上班时,38岁的陈耀辉经常会坐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或骑50分钟的电瓶车,来到自己位于黄河南岸的射圃,虽然那里大多数时间都没有学员。自去年4月卖掉唯一一套住房、租下黄河边这处260多平方米的平房设立射圃至今,陈耀辉发展会员100多人,但也赔进去40多万元。他接受采访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比较作”。

  一个传统文化推广者的“困局”,陈耀辉代表的不只是他自己……

  陈耀辉对传统射箭很痴迷记者郭尧 摄

  痴迷·4年射出了40万支箭

  9月14日,在位于黄河边的“弓东射圃”里,只有馆长陈耀辉、副馆长王治邦和学员杨思冥3人。

  出生于1979年的陈耀辉是一名从事了16年采访工作的媒体人,一直活跃在新闻第一线。但是工作之外,他独爱的只有那把弓。

  时间倒退至2013年,因工作原因陈耀辉偶然接触到传统射箭;随着了解的深入,他更是对传统射箭着迷并一发不可收拾。用他的话说,让他着迷的不仅是箭射出去那一瞬间的“帅”,还有传统射箭所承载的深厚传统文化。

  在射圃开起来之前,陈耀辉练习的地点一直都在距市区30公里之外的黄河边。因为射箭的特殊性,他必须选在人烟稀少场地又空旷的地方,所以只要得闲,陈耀辉就会背着他的弓箭和靶子,倒3趟公交历经两个多小时来到黄河边,一练就练到天黑。

  陈耀辉形容射箭是他的“一生挚爱”。平时,“30斤”的弓每天要拉开500次,多时每天能射出七八百只箭。习弓这4年,他粗略计算,射出的箭够打4回“草船借箭”了。《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借着大雾天,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多条草船诱敌,“借”足10万支箭,而陈耀辉射出了40万支。

  2016年年初,因为练习量过大,他的拇指得了腱鞘炎,导致手无法正常拉弓,他以为自己再也不能正常射箭了。有6个月时间,他几乎一箭都没有射。“太痛苦,现在想起来依然很后怕。”

  但是,陈耀辉挺过来了。凭着这股劲儿,4年间,他参加全国传统弓箭比赛十几次,仅冠军就得过7次。中国传统弓箭比赛中,内蒙古和青海选手因为民俗的特性,加上当地政府的扶持,一直代表着这方面的最高水平。但在2014年全国传统弓箭最有影响力的赛事中,陈耀辉一举打败内蒙古高手,获得了个人排名赛和淘汰赛两个冠军,成为在全国大型传统弓箭赛事上的首位双冠王。

  说起往日成绩,陈耀辉指了指不远处的门前置物架,那个2米多高的架子上,承载着他4年来所获的荣誉。

  窘迫·一年半赔了40多万元

  开一家射圃,是陈耀辉想了3年也准备了3年的事情。

  因资金受限,陈耀辉在装修时只能一点点来:桌子上的木桩子是从农村拉回来的、门口摆的枯树枝是从河边捡的……终于,“弓东射圃”开始开门纳客。而起名为“弓东”,也是弓箭文化始于东方的寓意。

  但射圃运营路走得却不那么顺利。从去年4月到今年4月,射圃都处于半荒废状态,“刚开始雇的两个店员先后离职,从去年10月一直只有我自己。”陈耀辉说,自己有空时就来打扫卫生或和朋友喝茶聊天。而这期间所有支出都是他自掏腰包。自然而然,射圃是赔本的。

  直到王治邦的到来。陈耀辉笑言,王治邦是自己“捡”回来的。2013年,两人在网上认识,“那时候山东玩传统弓的人很少,就想能不能召集一些对这个感兴趣的年轻人,来共同做这个事情。”王治邦当时正在枣庄开 一家射圃,陈耀辉极力邀请他来到了济南。

  王治邦现任“弓东射圃”副馆长,他的到来让射圃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经营——招收学员,每年会费2600-2800元之间,但由此带来的经营起色还是没有太大。

  9月15日,在陈耀辉接受记者采访期间,一个清瘦的男生一直在拿弓、瞄准、内合、撒放,他是英才学院的学生,每周都会坐上3个小时的公交来“玩”上三四个小时,再坐3个小时的车返校,坚持已有半年。他是陈耀辉开展的驻济高校大学生培训活动中的一员——在校大学生前来学习射箭,第一个月费用全免,如果第二个月依然感兴趣,每个月只收取100块钱,不限时间不限次数。

  陈耀辉说,传统弓箭不能只局限一小部分人,还需要通过更多人的体验、学习来推广,更好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这才是他最想做的。所以射圃的常态是免费开放。目前,将近一年半时间,陈耀辉卖房的钱已花完,40多万全部搭了进去,“一直在靠朋友救济。”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但仍言不后悔,“只要我还能吃上一口饭,我都会坚持把它经营下去。”

  坚守·不让传统弓射只留在影视作品里

  陈耀辉说,随着不断练习、交流和感悟,传统弓射于他而言已不仅仅是健身减压的运动,接触越深他越觉得这背后蕴含着很多文化和“道”的内容,对于世人修身养性有很大帮助。越是痴迷,越是倍感推广之切。追溯黄帝发明弓箭的历史,追溯孔孟将“射礼”提升到哲学的高度,追溯“习射无言”“射以观德”的文化内涵,反观现实却是弓箭文化停留在了历史文献、武侠小说和影视作品中,即便回归现实的现代射箭比赛也是乏人关注,“传统射箭正在被慢慢遗忘。”

  目前,济南接触传统射艺的群体比较分散。据陈耀辉估算,长期从事传统射艺的有100余人,零散接触及学习的能有1000人左右。具体到他自己的“弓东射圃”,现有学员100多人。他们是城市生活里的“箭客”,平时和多数人一样上班、下班地奔忙,闲暇时间弯弓引箭,其中也不乏“女箭客”。

  好此“偏门”者大都在生活中也是其他传统文化形式的拥趸。山东大学大二学生、汉服爱好者晓婷也在“弓东射圃”习射,她不仅日常身穿自己制作的汉服,如今每周也乘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车来射箭,她认为这些已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晓婷的汉服爱好尚未进入推广运营阶段,她和陈耀辉身边一些做香(香片、香饼、香包,柱香、线香、散香等传统工艺香品)的也大都经营窘迫,少有盈利者。他们这些由爱好到推广运营者大都以兼职形式,甚至倒贴。这在陈耀辉看来实属正常,在他正式工作的采访中,他曾见证过更多甚至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后继乏人和窘迫现状。回归到他痴迷的传统弓射,他认为近两年来以此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已大有兴起趋势。

  陈耀辉今年8岁的女儿每周也会来射圃习射,他尤其希望孩子们能参与进来,以将这项传统运动传承下去。时至今日,陈耀辉卖房开射圃的事还在瞒着父亲,为了坚守维持运营,他还在射圃开了射艺文化课,一个半小时收费160元左右,弓箭的历史、传说和蕴含其中的人生哲学等会穿插进教学中……

责编:刘峥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