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抓蟋蟀去!一只宁阳蟋蟀卖出5万天价

··

  握着1600元现金,农妇脸上乐开了花,而收虫人则像觅得宝贝一样将刚刚买来的这只蟋蟀藏到箱子底部,立秋后类似的场景几乎天天在宁阳泗店街头的反复出现,而当天曹家村的一村民还将一只蟋蟀卖出了1.5万元的高价,今年甚至有村民捕来的蟋蟀卖出了5万元的天价,而有了这天价蟋蟀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每到这个季节当地村民便一股脑地钻进地里抓蟋蟀。据泗店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介绍,小小的蟋蟀每年能给当地带来至少1个亿的收入。

  忙碌月余收入过万小蟋蟀带来大收入

  立秋后的宁阳泗店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街头巷尾、田间地头,提着篮子的村民,手持蒲草的商贩随处可见,方桌前一只只从田间地头逮来的蟋蟀,如同流水线一样在商贩面前一一过目,每当发现中意的蟋蟀“流水线”便会暂停运转,随即便是买卖双方寸土必争的讨价还价,在这个有着几十年历史的市场上,几乎任何蟋蟀都能找到买家,根据蟋蟀成色不同,售价也从三五元到几千上万元不等。

  市场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大多是妇女提着篮子前来销售,辛苦捕捉一晚上的男人们则在家中休息,古城村村民老张是个例外,因为担心妻子把他逮来蟋蟀卖便宜了,他专门提着篮子来到市场寻找买家,几经周折,老张的蟋蟀以700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位上海的买家。“昨天曹家村的一村民一万二卖了一只,今天还是他们村里有人卖了一万五,据说今年的最高价卖到五万一只。”说话间老张满脸的羡慕之情。

  采访中,多位村民都表示听说过今年一只蟋蟀卖出5万的天价,但是记者多方打探始终未能找到买卖双方,据当地资深蟋蟀收购者透露,因优质蟋蟀凤毛麟角,为避免被人出高价半路截胡,类似高价蟋蟀大都属于商业机密,买卖双方,尤其是买方对此大都三缄其口。

  也正是因为天价蟋蟀的诱惑,每年这个时节,在外打工的当地人都会纷纷返回老家,开始他们的“寻宝”路,柳沟厂村的几位村民常年在外做钢筋工,而这个季节他们都会从工地返回老家捉蟋蟀,“钢筋工一天二百多块钱,但是得干将近十个小时,在地里抓蟋蟀,几个小时就能挣几百块钱,运气好的时候说不定一只就能顶一年的收入。”村民党师傅说。村支书胡伟峰告诉记者,他们村225户村民,除去在外定居的,几乎家家户户都抓蟋蟀,每年卖蟋蟀平均给每户增加一万元左右的收入。

  数百家宾馆、农家乐一房难求

  村民李先生在泗店街头经营一家小旅馆,每年立秋后外地收虫人的大量涌入让李先生家的旅馆每天应接不暇,“从立秋后就开始入住,几乎每天都能注满,有些老主顾来之前都会打电话预订。”李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家共有10间客房,条件相对好点的标准间100元每天,便宜些的也能到六七十元,单是立秋后的这段时间住宿这一项就能给他带来近两万的收入。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泗店街头类似李先生的小旅馆有十几家,几乎每家都处于无空房的状况,此外,当地170余家农家乐也在这个季节迎来了最忙碌的季节,因为天津、上海、陕西等各地收虫者大量涌入,有些村民还将自家房屋腾出来租住给外地收虫者,“家里三张床都租出去了,我们老两口睡在大门底下,既凉快还能挣点钱。”泗店村村民李老汉说。

  有些常年在泗店收蟋蟀的收虫者为了方便这个季节居住,甚至在当地常年房屋,天津的李先生便是其中之一,两间屋子,一间会客,一间休息,“我来这边收蟋蟀快三十年了,刚开始是住宾馆,后来因为年年来,索性常年租了房子,重新装修了,每年就这个季节住一个月左右。”李先生介绍说,因为常年在固定地点租住,很多村民逮到自认为优质的蟋蟀便会主动给李先生送上门来,而每年李先生单是在泗店收购蟋蟀便会花费上百万元。

  因蟋蟀小乡村至大都市开通直达车

  在李先生租住的房子不远处,一辆大巴车旁人声鼎沸,红色的条幅上写着“泗店直达上海”,记者注意到,不断有拖着行李的人登上大巴,用三轮车、电动车前来送货的人更是络绎不绝,“从咱们泗店直接到上海,全程12个小时,隔天一趟,只在这个季节才有,主要是为了方便上海到泗店的收虫者。”大巴车司机介绍说。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荷载45人的大巴车几乎座无虚席,除此之外车辆行李厢内也是密密麻麻挤满了货物,“除了旅客的行李,基本上都是蟋蟀。”据发货的当地人介绍,在装蟋蟀的小罐中砸好土,再放入几粒蒸好大米,蟋蟀便可跟随大巴车顺利抵达上海。“通过大巴车发送蟋蟀的大部分是二道贩子,这边有专人收购,装箱发货后,那边有专人接收,接着在市场上倒卖。”一知情者透露称。

  “因为每年从上海方向来咱们这里收蟋蟀的人比较多,宁阳又没有火车站,我们专门申请线路开通了这趟车,只在秋季运行,两天一班,基本上都能坐满,从乡镇到上海这种大都市开通专线,也算是和国际接轨了吧。”大巴车司机说道。

  制罐厂年产三百余万个陶瓷罐

  街头各地牌照豪车频现,市场上也人头攒动忙得不亦乐乎,但何以推算出小小蟋蟀每年给当地带来过亿元的受益?面对记者的疑问,工作人员先是将记者领入了一个生产陶瓷瓦罐的工厂。

  工厂内大小不一的瓦罐整齐码放在架子上等待入窑烧制,火窑入口处,工作人员正逐一将上了釉瓦罐排放入窑,“两个小时后出来的就是雪白的陶瓷罐了。”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些大小不一的瓦罐都是用来盛放蟋蟀的,烧制好陶瓷罐底部铺一层当地的泥土,村民捕捉来的蟋蟀、收虫者收购来的蟋蟀便都临时养在陶瓷瓦罐中。

  工厂老板薛先生也是泗店本地人,和绝大多数本地人,薛先生也是从小抓蟋蟀长大,九年前薛先生见盛放蟋蟀的瓦罐都是从外地进购,便产生了自己烧制瓦罐的想法。现如今薛先生的工厂每年生产大大小小的陶瓷瓦罐三百余万件,其中不下300万件在泗店当地销售。

  “每个瓦罐盛放一个蟋蟀,从瓦罐销售的数量推算,每年咱们泗店销售的蟋蟀量肯定超过300万只,按照平均每只蟋蟀20元计算,保守估计单是卖蟋蟀的收入就超过6000万元。”当地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介绍,此外,大量外地收虫者在当地长达一个月的吃、住、行等日常生活所需也将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加之当地蟋蟀工艺品、衍生品的发展,综合推算,小小的蟋蟀每年给当地带来过亿元的收入所言非虚。

责编:刘峥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