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老哥俩种树上万却毁于洪水 他们决定重头开始

··

  去年,越过河北省井陉县冶里村那条湍急清澈的小河,河心中50亩的浅滩上是一片绿茵茵的树林,风一吹,会发出哗哗的声音。这是一对残疾老哥俩,花了15年时间栽种下的一万多棵树:失去了双眼的贾海霞和失去了双臂的贾文其哥俩种树的故事曾经感动全球,他们也因此成了当地的名人。

  然而,发生于去年7月的河北洪水,波及井陉,也在一夜之间将贾海霞、贾文其辛苦十几年种下的那片树林冲毁,一棵不留。老哥俩曾经欲哭无泪,曾经觉得长久的坚持突然之间失去了寄托,但在今年春天,贾海霞和贾文其又一次带上工具,去到那片河滩,决定重头开始种树。

  最初,他们种树是为了自力更生,养活自己,也曾因为成名后到底卖不卖树而陷入纠结。如今,一场洪水带走了所有的树,他们又回到了起点。如今再次种树,他们的想法已经和当初不同。

  9月6日,在村里面对面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他们说:“为了绿化和养老,这就是重新开始种树的原因。”

  贾文其、贾海霞站在今年重新种的树苗前。 本文图片均来自红星新闻

  洪水突至,发了愁

  冲毁残疾老哥俩15年的种树心血

  去年7月19日,发生在河北的那场洪水,是贾海霞和贾文其刻骨铭心的日子。对于很多当地民众来说,也是他们口中“20年来见过最大的洪水”。一条治河流过冶里村,即使过了一年时间,依然可以看到河两边在洪水中倒塌的房屋废墟,被冲断的树木,以及被洪水截断的乡村小路。

  去年7月发生的洪水,冲毁了老哥俩栽种的树林,也冲毁了乡间小路。

  曾经,在贾文其和贾海霞种树的50亩河心浅滩上,1万多棵树一眼望不到边,最高的杨树已经长到了2米多高,郁郁葱葱的树林吸引了不少鸟儿驻足停留。如今,那片河滩上,高大的树木不见了,反倒是野草和荆棘冒了半人多高。由于野草丛生,贾文其和贾海霞今年新种下的树苗显得并不明显,在一片野草中微微冒了顶。

  “如果当初不纠结,把树卖了,也许如今就不至于为钱发愁了。”提到去年那场洪水带来的损失,贾海霞脸涨得通红,他去年从学校毕业的儿子今年结婚了,很快他就要当爷爷了,这让贾海霞多少有些焦虑。孩子一生下来,在外打工的老婆就要回来帮忙照顾,“要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

  贾海霞清楚记得去年那场洪水发生在7月19日。“那天晚上,雨下得正大。我当时就在家里的沙发上坐着,贾文其急急忙忙跑来敲门,进门就说完了。”

  听到在一起种树十几年的贾文其说完了,贾海霞心里当时咯噔一下,他知道一定是他们的树被洪水冲走了。那一瞬间,他大脑一片空白,完全说不出话来。失去了双臂的贾文其用脚点燃一支香烟,“我们15年的心血就这么被冲走了,真的很心痛。大洪水下来跟猛兽一下,树林全完了。”

  洪水过后,贾海霞、贾文其种树的那个河滩,没被冲走的树倒得七零八落,还剩下些淤泥和鹅卵石。贾海霞形容,当时的打击,就像是自己2000年遭遇的那场意外爆炸导致失明一样大。

  他曾经不止一次算账,他和贾文其当初是为了自力更生、赚钱贴补家用走上种树这条路,可是出名后,他俩就像当地的一张名片,也不好随便卖树了。曾经有老板找到他们,想以100元一棵树的价格收购他们的成材树木,算下来,一万棵树能有100万,他们两个每人能分到50万。“我们当时没有卖,等到树冲走的时候肯定有想法,会想到如果卖了,就能解决我们各自的问题。”贾海霞的儿子今年刚结婚,他为此借了十多万元来操办儿子的婚事。但这笔钱今后怎么还,贾海霞还不得而知。

  贾文其曾想过,如果种树卖了钱,他可以换冰箱,换电视,添置一些改善生活条件的设施,而现在,他的那间小屋依然和过去一样。

  那道贾海霞和贾文其曾经面临的选择题,在洪水之后,不存在了。

  老搭档,不会拆散

  “我们的默契没人比得了,一伸手就知道递啥工具”

  一万多棵树打了水漂之后,贾海霞和贾文其伤心过、失落过。不过,他们很快又开始想:接下来要做什么。想了半天,他们还是想继续种树,“树林冲走了,那片河滩还在。”在这个问题上,他们的意见完全一致,那就是“生命不息,种树不止”。

  和以前不同的是,出名之后的贾文其和贾海霞不断收到各种环保论坛、会议的邀请,甚至去北京听过国家林业局组织的绿色生态讲座,“植树不是一天两天成材,植树的过程中,也搞了绿化。”

  贾海霞想的是,全世界都在搞绿化,提倡低碳生活,既然自己都种了十多年的树,那就继续种吧。再过十年,他将满66岁,如果这期间洪水没有冲走种下的树,还能给自己留一点养老钱,“我没有那么高大上,就觉得种下去,总有一点希望在。”尽管妻子不好看,觉得他们辛苦十几年种下的树,一场洪水就冲走了,并没有换来更多回报,但贾海霞认定了种树这条路。

  今年2月底,他们继续用以前的老方法,撇树枝到河滩上插。还是和以前一样,贾文其用肩膀把贾海霞顶上树,贾海霞用插在背后的镰刀把贾文其告诉他要砍掉的树枝砍下去,下树后再把树枝打捆收走。有了之前的经验,他们靠着撇树枝,一个月种了2000多棵树。

  考虑到柳树的成长周期长,而杨树更容易存活,生长周期更短,他们这次只种了几十棵柳树,其他都种的杨树。栽下树的时候是春天,天气还冷,两个人穿着大棉袄,趟水到了河滩种树,就这么忙活了一个多月。现在看来,当初种下的2000多棵树,有将近一半的活了,这个成活率,比他们最开始种树的成活率要高了很多。

  贾海霞和贾文其并没有想过去种经济价值更高的果树。贾文其说,毕竟是荒滩地,种果树不行,果树要喷药,要伺候,两个人都干不了这活。而种杨树和柳树,树成活之后,他们只需要清除杂草就好。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们并没有更多的钱去购买树苗,所以种树都是用树枝插活的。

  初秋的阳光依然炙热,在洪水褪去后的野草和荆棘之间,失明的贾海霞牵着贾文其空荡荡的衣袖,去照顾他们新种下的树。他们依然是一对种树的好搭档。这两年,有人提出过想和他们一起种树,“可是我们两个人的默契没人比得了,一伸手就知道递啥工具,所以我们这对搭档不会拆散。”

  再种树,满怀希望

  从养活自己到“低碳环保”不离口

  在贾海霞家里的墙上,挂着一张金色的奖状。贾文其和贾海霞被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等多个部门授予了首届生态文明·绿色发展感动人物。

  如今,他们两个人的日程安排非常紧,每个月都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和论坛邀约他们。9月15日,贾文其和贾海霞要去浙江卫视参加节目。9月28日,他们又要在央视亮相。

  参加活动,走过许多地方后,也让他们的视野变得有些不一样了。“我以前种树就是为养活自己,为了贴补家用,哪里想到过绿化这个概念。”贾海霞说,洪水之后,他们在湖南参加了一次国际绿化峰会,得了一次感动人物奖。上个月在深圳,他们又参加了一个国际绿化峰会,还被聘为绿化大使。这让他们想清楚了一个道理:绿色,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老是在这些活动上听到新名词。”贾文其有些感慨,他们有机会到国家林业局听课,知道了天然氧吧,知道了树林的吸尘作用,知道了很多环保的专业名词。那些名词,曾经对贾文其和贾海霞是那么遥远和陌生,而现在,他们也能脱口而出。

  “以前我们种的树林没被洪水冲走的时候,很多鸟都会飞去,特别美。现在洪水一冲,鸟也不去了。”贾文其有些感慨,他说,现在他是真的想要做一些和生态自然有关的事情。

  贾海霞、贾文其重新种下的树苗。

  “全世界都在搞绿化,都在提倡低碳生活。”贾海霞的嘴里,说出了他曾经说不出的话。虽然他还想着有一天会卖树,但他并不认为卖树和种树矛盾。贾文其说,他们现在每年把树种下去,等到树再次成材的时候,卖掉一部分老树,而新树依然会继续生长,并不会影响整体的生态。

  “也许有一天我们不种树了,这片树林重新长起来了,我们也愿意当个守林员。”这是贾文其的一个心愿。

  贾海霞和贾文其,除了共同种树也面临不同的选择。有石家庄的旅游公司找到贾海霞,想要在当地发展旅游业,搞漂流,搞垂钓,让他参与。贾海霞答应了,他觉得自己还能做些事。贾文其却不愿意,认为这是想借他们现在的名声做事。不过,让贾文其感到欣慰的是,在他们庞大的贾氏宗亲族谱上,有知名书法家,有企业家,而在他的名字之后,标注着:井陉植树人。

责编:马洪震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