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区全达标,山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里程碑记实

··

  自从上了6年级,孟令丰又回到了原来的学校——郓城县李集镇第一实验小学。“县城的学校,也不比我们学校好!”孟令丰说,“我们班有好几个都不再去县城上了!”

  18日上午,山东省教育厅举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闻通报会,根据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意见,郓城县和山东省今年申报的另外22个县(市、区),均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评估认定标准,至此,我省所有县(市、区)均已达标,这是我省义务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城里学校和乡下差不多”

  孟令丰,家在郓城县高才刘村。他的妈妈周晓,在镇上做点小生意。为了让孩子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2016年,周晓把儿子送到了郓城县城一所私立学校,每学期学费4000多元。一年下来,儿子学习成绩在新学校虽不错,但这两年李集一实小的巨大变化,让周晓觉得“城里学校和乡下差不多”。于是,和儿子商量后,在县城上了一年,就又回到了李集一实小。

  李祥勇、黄体乐、王欢、吴亚文……像孟令丰一样,曾经外出求学又回来的学生不止一个。“光去年回来的,就有24个。”李集一实小校长王洪波说,家在校区之内,原来没在学校上学,去年又来上学的,有32个。

  在记者采访的乐陵市,当地教育部门统计,2016年以来,从北京、天津等地转回乐陵本地上学的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已经达到2000人右。

  这种改变,源自我省近年大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创建,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一体化战略。山东结合义务教育学区制改革,实现学区招生培养、教师资源、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教育资源、家长资源“六个统筹”,各地共建设学区1918个,共覆盖义务教育学校11275所、教学点1699个;推进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共结成4427个帮扶对子……

  而“全面改善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和“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两项工程的实施,让山东城乡义务教育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来到这里,有三个‘没想到’。”从郓城县城西关小学交流到李集一实小的老师张瑞玉说,“这里教学设备比城里还好,老师比城里工资还高,教师周转房还这么好。”

  同样在此次国家验收通过的曹县,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22所,其中公办学校176所。2017年,县财政多方筹措资金,一次性投入15.24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101所。其中,新建迁建30所,扩建71所,总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全校公办学校中小学运动场地、生均建筑面积、师生比等10项指标,综合达标率100%。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山东2014年启动“全面改薄”工程以来,累计投入资金484亿元,校舍建设开工率113.25%。建设校舍2121.34万平方米,竣工率达到99.15%。完成设备购置87.38亿元,完成率达到109.13%。而2015年启动的“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074亿元。小学、初中、高中大班额比例已经下降至24.79%、23.04%、26.57%,分别较2014学年下降13.44、20.92、48.27个百分点,中小学起始年级基本消除了大班额。济南、青岛、淄博、烟台、威海等5市消除了66人以上的超大班额。

  改变不仅仅体现在“硬件”

  “从2011年现在,各级政府投到我们学校的钱,算起来得有2000万元。”王洪波说,硬件建设只是一方面,这四五年来,学校来的年轻老师越来越多、学历越来越高,城乡交流的老师也越来越多。现在,学校63位教职工中,30岁以下的就有27人,本科毕业的有28人。师生比也从1:23,降到现在的1:19。学校不仅音、体、美等课程都开起来了,还开设了校本课程,学生的在校生活越来越丰富。

  2016年,曹县新招聘教师500名,全部安排到了乡镇及村级中小学任教;今年新招聘教师600名,除了100名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被安排到县城高中,其他也全部安排到了乡村中小学。

  而交流任教和无房的青年教师,“都可以免费住周转房”。李集镇中心小学校长吴延国介绍:2016年,李集镇政府出资600多万元新建和购置了5500多平楼房,作为教师周转房,保证本地无房居住的教师人均住房面积在30平方以上。

  郓城县还在拉平城乡教师工资的基础上,从2014年起落实了农村教师岗位补贴,对全县所有农村乡镇中学教师,按照100+10元/月的标准发放补贴。对于从城里交流到乡村的教师,教育局和其所在学校分别每月给予400、500元的补贴。也就是说,像张瑞玉这样的老师,在乡下任教,除了能免费居住周转房,每个月还比原来多挣900元钱。

  据介绍,在师资均衡配置方面,2015年在全省整体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将教师从“学校人”变为“系统人”,为均衡教师资源配置创造了制度条件。目前,“县管校聘”已在全省137个县(市、区)全部铺开,近两年,全省交流轮岗教师6.65万人,青岛、潍坊、淄博、滨州被列为国家级改革示范区,全省还确定了12个省级示范区。

  创新破解“人、地、钱”难题

  18日上午,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在新闻通报会表示,“一个战略、两项工程、三个突破、四个严把”,是山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鲜明特色。

  山东创新突破“人、地、钱”三大发展难题。在师资补充方面,省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创新推出“动态编制”:教师编制实行动态管理,每三年核编一次,对破解编制天花板、均衡补充优秀师资作了最大努力。着力解决“地”的问题,需要新增用地指标的,由省、市、县三级统筹保障解决。省级层面首先单列,2016年,“全面改薄”和解决大班额问题工作单列新增用地指标2万亩。

  均衡创建,没“钱”不行。山东“全面改薄”工作中,中央有部分专项资金支持,省级财政规划投入83亿元、市县财政规划投入253.6亿元。其次,以山东省财金投资有限公司联合地方政府所属项目公司为运作主体,协调部分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我省共累计获得政策性贷款和商业贷款298亿元用于学校建设。近五年,我省中小学建设累计投入达2000多亿元。

  各地在均衡创建工作中也不断创新。乐陵市教育局局长韩文龙介绍,2016年全市均衡创建面临攻坚“啃硬骨头”,市委、市政府把均衡创建列为“一把手”工程,并纳入全市相关部门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绩效考核。同时,“市里研究决定,将2016至2018年三年的全面改薄、化解大班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3项重点任务统筹整合,集中一年实施,提前释放民生红利,造福城乡居民。‘三合一’统筹推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责编:吕原
网友评论
全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海报热榜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1998-2024 Dazhong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加入我们  鲁ICP备09023866号